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直播+调研+宣传”,广铁职青锋实践团唱响广州增城朱村的乡村振兴“三重奏”

深入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持续推动“校-企-地”三方协同助力乡村振兴;专业知识赋能,以直播拓宽产品销路;实地走访明状,以调研体悟乡村发展;创意设计添彩,以宣传绘出斑斓画卷。2024年7月15日至29日,广州铁职院青锋实践团依托朱村街开展为期十五天的暑期“三下乡”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青锋实践团作为2023年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团队和广州市重点实践团队,今年是第二年来到朱村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共计30人,由7大学院、14个不同专业的核心团学学生骨干组成,以果香米韵——“1+3+N”模式助力朱村街乡村振兴为题,组建3个专项小组,开展助农直播、走访调研、务农实践和文化宣传等多项品牌活动,利用电商直播拓宽增城特色农产品销路,通过镜头宣传展示朱村街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互融互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唱响青锋助力朱村“新三农”发展的“三重奏”。

青锋实践团合影

专业知识赋能,以直播拓宽产品销路

团队直播组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助农直播实践紧密联系,相较于去年,创新打造了两种直播模式。其一,打破单一直播带货方式,开启“地方宣传+产品讲解+才艺展示”模式。他们以地方宣传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增城丝苗米、香水柠檬和番石榴等特色农产品。“暴打”柠檬茶、点赞“上才艺”等有趣的互动方式倍添趣味性和吸引力。其二,结合团队成员兴趣,联动朱村街内的“三地五景”开展直播。团队策划“朱村稻香·时光联播”联播活动,以学校为主会场,联动丹邱村和龙新村党群服务中心、龙新村颐康服务站、丝苗里展馆、丝苗米文化展馆等地,将地域文化与直播形式充分结合,为直播间观众呈现乡村美景。

团队依托两种直播新模式,总计开展5场直播活动。直播时长共计18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近两万,点赞量高达三十万,单场最高同时在线观看人数破千,不仅为当地产品发展打开宣传新思路,也为乡村文旅注入青春智慧和活力。

直播组工作剪影

实地走访明状,以调研体悟乡村发展

结合去年工作经验,团队调研组以增城丝苗米产业发展和新农人故事为两大主线。一方面,就增城丝苗米种植情况、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等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制作调研问卷。团队拓宽调研范围和乡村数量,目前已调研丹邱村、龙新村、龙岗村等10余个村落,其轨迹覆盖朱村街内主要种植区。目前回收问卷共95份,接下来将继续收集、整理、分析街道和企业方面的调研数据。另一方面,深挖乡村振兴新农人故事,对增城区首批特聘农技员骆芳芳、丹邱村职业经理人张凌志、返乡创业青年李勇进行专访。他们即是千千万万个新农人的缩影,以较高的爱农情怀和经营能力,成为城市和农村之间交流合作的关键桥梁,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调研期间,成员更是自发帮助村民们干农活。他们挽起衣袖、卷起裤角、踏入田间,一同感受耕耘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此外,他们怀揣着满满的关怀与温暖走进朱美维奶奶家,倾听她的心声,以实际行动践行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调研组工作剪影

创意设计添彩,以宣传绘出斑斓画卷

团队文宣组紧紧依托“科教新城·和美朱村”高质量发展蓝图,深入朱村街所在村落和企业,以海报、推文及视频为载体,用创意设计添色增彩,通过镜头展示朱村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互融互通景象的斑斓画卷。其中,丹邱村于2023年11月入选为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为紧扣其“一核一带两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团队发挥增城丝苗米发源地文化底蕴优势,活化白水山森林公园生态资源,深入白水山考察,与村委、文化展览馆负责人紧密联系,目前累计收集视频素材、专业文献达62.2G,制作文化宣传视频3个。

截至目前,团队已推出直播系列海报4张、“青锋日报”系列视频6个、个人专访系列推文3条、团队活动记录系列推文11篇,总浏览量近2万余次。实践团事迹累计被岭南网,南方+,中华网等5家媒体报道。

文宣组工作剪影

接下来,青锋实践团将持续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在乡村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继续唱响青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五部曲”、“三重奏”,为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新三农”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实践团与街道、村委工作人员的合影

供稿:李莹莹、刘畅、李佩芝、童锦城、邓彦惠

上一篇:情系桑榆寻共富,青年智汇新乡韵
下一篇:融爱于“戏” 筑梦未来——2024烛梦未来公益夏令营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