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陶瓷,乡村振兴新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为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8月3日至8月4日,怀揣着对德化陶瓷文化无限热忱的海南大学子衿书院海丝“陶”宝实践团开展了以“ 海丝‘陶宝’ 德化‘瓷’邀 ”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带着对陶瓷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喜爱之情,来到了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先后拜访了德化陶瓷博物馆、宋元德化窑展示馆、陆升展馆等陶瓷名址,围绕“文化+”的赋能效应背景下的陶瓷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旨在让成员们更好地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从而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馆藏之旅 跨越时空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德化陶瓷博物馆,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了德化陶瓷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博物馆里收藏着的每一件陶瓷精品、每一件展品都是对德化作为一个世界著名陶瓷之都历史的见证者。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仿佛穿越回千年之前,见证了陶瓷从粗糙的陶土到精致的瓷器的演变过程,深刻地体会到了德化陶瓷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也深刻体会到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世界最为出名的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
同时,实践团的成员们也在里面观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访的照片和金砖会议时期各国家领导人使用的德化陶瓷用具,也让实践团的成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对德化陶瓷的重视和关注。
图为实践团成员德化陶瓷博物馆展品丁淳淳|摄
古窑探秘 文化对话
旅途的第二站,实践团来到了宋元德化窑遗址。在寻访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古窑址的发现为判定东南亚出土的中国德化瓷器的窑口和断代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佐证,为研究海上“陶瓷之路”,陶器外销和宋元时期中外贸易友好往来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使之成为全国第三批被国务院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实践团成员科普宋元德化窑胡安棋|摄
成员们从宋元德化窑的崛起、繁荣,再探索到如今成为研究宋元时代和中国民窑体系、瓷业生产规模等的重要佐证,深刻感受到以宋元德化窑为代表的德化窑,始终以面向海外市场为导向,把自己实用而美观的产品奉献给世界,在漫长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对话大师 匠心独具
实践团很有幸地邀请到了世界闻名的陶艺大师——张明贵老师进行了深度的访谈。在张明贵大师的工作室里,一件件精美的陶瓷作品似乎都在静静诉说着时间和艺术的故事,将陶瓷和中国古代各类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相融合,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了闽南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大师的弟子们也为我们做出示范,从选土、揉泥到拉坯、上釉,每一个步骤都透露着伟大匠人们的专注与坚持。
图为实践团采访世界级陶艺大师—张明贵丁淳淳|摄
随后,学生们围在一旁,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大师则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将复杂的工艺原理化繁为简,让陶瓷的奥秘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同时也让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到了作为一名陶瓷手艺人的匠人之心和伟大工匠精神。
现代赋能活力瓷都
在顺美陶瓷文化馆、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及陆生展馆,实践队见证了德化现代陶瓷艺术的蓬勃发展与创新活力,观赏了许多现代化陶艺展品,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和现代的相结合,展现着德化瓷都的满满生机和活力,也让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赋能经济”的深刻内涵。
图为实践团成员们在参观丁淳淳|摄
从精品馆到大师馆,从直播带货到陶艺文创,从主题书店到研学体验,陶瓷文化与现代商业、旅游的深度融合展现了陶瓷这个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的无限可能。
在本次调研中,海丝“陶”宝实践调研队成员通过参考文献、实地走访、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来了解德化陶瓷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接下来实践调研队成员还将根据这次的调研内容完成调研报告以及视频剪辑、文创产品的制作,为这次“ 海丝‘陶宝’ 德化‘瓷’邀 ”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图为实践团在博物馆的合影留念丁淳淳|摄
作者:张志雄 胡安棋 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