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华商学院8月17日讯】(通讯员:刘妍,吴滨)红山村立于林间的村落,山水赋它亮色,时代为它添利,崭新的柏油路,四季的花海,潺潺水声,落在山间星星点点的民家灯火……
01 领略红山之美
红山村,曾获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东省文明村镇等一系列殊荣,被誉为“广州市最美山村”。
近年来,红山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村民人均收入也逐年提高。
同时,红山村还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拓宽了农民收入渠道,提高了生活水平。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暮夏初秋,微风渐凉。 踏于荷花池上,任微风拂面,荷花芳香,似水长流。
是稻田,是盎然,更是写意,高空俯瞰下,或青翠欲滴,或层林尽染,仿佛是大自然最精心布置的布景,静下心来,感受着,为这一刻的静谧与美好。
水声潺潺,是大自然最纯粹的情诗,每一滴水珠的跳跃,都是对生命无尽的赞歌。 瀑布、水声、初秋的风景与游人,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唯美的画面。每一帧都如诗如画,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02探访红山村
红山村的美,不仅体现在独特的山水风光,其历程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同样令人着迷。
为了更近一步了解红山村的发展和历史文化,8月15日下午,“扶坳织梦”实践队于红山村游客服务中心采访了红山村党支部书记邓伟东。邓书记指出,红山村与以往最大的变化便是体现在生态环境方面,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充分发挥红山村独特的山水自然景致。
用“油菜花节”“四季花海”等多样形式,融入梯面客家浓情、传统文化元素,活用绿色生态,形成游览、购物、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出独一无二的“花田.红山”旅游名片。
村庄致富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享受旅游业带来的红利之后,同样的也面对着旅游产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挽救花田旅游淡季?在这个问题上,邓书记表达,为解决旅游元素单一、留住游客的问题,近年策划的九大项目一步步落实中,分别涵盖道路交通、食宿、农业花田等多方面,以此来吸引更多游客,留住他们的脚步。
在采访期间,邓书记简要与团队分享了红山村的一些故事传说,如,盘古王、李婆洞、红军抗战等。
为了深入挖掘红山村的传说与故事,团队成员们共同拜访了当地村民,从他们口中了解关于红山村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过往。
03 实地走访梯面产业新模式
瑞记农庄作为当地最早一批实行产业新模式的饭店之一,该店力求实行新的集群,将“餐饮+旅游+文化”三者合一。
“太多的奖项不能说明什么,过眼云烟,我们的初衷就是想给大家有口饭吃,给游客们有特色东西吃。”云淡风轻的他掐灭了手中的烟,转身回到厨房工作。
在这里,每一道菜都是对传统的致敬,每一次驻足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瑞记农庄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创新,探索更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广州华商学院扶坳织梦实践队责任编辑:李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