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古韵悠悠传匠心 非遗赋能新治理 ——成都市天回镇车站社区绘就文化共治新图景

2024年以来,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车站社区以“古韵悠悠·匠心车站”为主题,联动成都高新区玉成志愿服务与研究中心,通过非遗文化传承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文化搭台、居民自治、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一年间,社区围绕非遗保护与创新,策划实施系列主题活动,吸引百余人次参与,形成“提案—实践—共享”的良性循环,为传统文化注入活力,让社区治理焕发新生机。

 

 

从“民生议事坊”共商非遗微提案,到组建“艺韵·车站”非遗传承队伍;从竹编、香牌、掐丝珐琅等非遗技艺体验,到点翠胸针、糖画等传统工艺的创新实践,车站社区以非遗为纽带,搭建居民参与平台。本土非遗传承人李丽、罗映等专家深入社区,带领居民亲手制作竹编鱼、篆香牌、珐琅摆件等作品,让“纸上提案”变为“指尖技艺”。活动中,居民不仅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妙,更在协作中增进邻里情谊,非遗微提案的落地实施,彰显了“居民做主、社区助力”的自治活力。

 

 

社区治理的创新突破更体现在机制建设上。通过成立非遗传承队伍、开展专业能力与团队建设培训,培育出一支兼具技艺与组织能力的志愿者队伍。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主导者”,在非遗活动中策划提案、竞选队长、组织活动,形成“文化传承人”与“社区治理者”双重身份融合。非遗技艺的传承,成为凝聚共识、激发共治的催化剂,居民在文化实践中深化了对社区的归属感,社区矛盾在协作中悄然化解,和谐氛围日益浓厚。

 

 

车站社区的实践表明,非遗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治理的资源。以文化为桥梁,激活居民内生动力,推动“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这一模式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未来,车站社区将继续深化“非遗+治理”双驱路径,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生生不息,让社区共建在参与中温暖人心。

 

上一篇:“桑榆” 映余晖,志愿暖银龄 陵川社区志愿者总结交流会圆满落幕
下一篇:舟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联合多方开展清明祭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