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两当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红绿融合·同心筑梦”特色品牌,将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民俗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与促“三交”工作同频共振。
深挖特色资源 打造旅游亮点
深耕乡土文化,探寻传统魅力。深度挖掘本地丰富的民俗资源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组织专业团队对各村镇的传统民俗、非遗技艺、历史故事等进行全面梳理与研究,将古老的民俗传说、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融入旅游项目开发中,让沉睡的文化“活”起来,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实施了百福大道、千寿长廊、千寿园建设等项目,在现有2处国家4A级和3处3A级景区基础上,积极推进张果老养生文化旅游区创建4A级、琵琶洲景区创建3A级景区,持续丰富旅游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历史文脉。依托红色革命文化传承保护项目,改造提升了杨店古建筑群段家银匠铺文物、太阳工作站红二十五军会议旧址,使其成为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让游客在游览中触摸历史,增强了各族群众对共同历史的认知与认同。
踏寻红色印记,漫赏绿色风光。充分发挥“红”“绿”资源优势,将红色革命遗址与绿色生态景观有机结合,推出红色研学之旅、生态康养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实现了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开发,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
完善配套设施 丰富旅游体验
完善设施添活力,同心共筑团结园。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拓宽、硬化乡村道路,开通旅游专线,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化公园,提升改造滨河路广香苑项目,增设文化娱乐设施和民族政策宣传阵地,让游客在游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域融合兴乡村,打卡传情促交融。以乡村振兴全域农旅融合康养示范县和陇南·嘉陵江峡谷群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加快实施S218线提升改造、云屏三峡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琵琶洲农旅康养产业园建设、创业创新示范园建设、蜂产业农旅融合示范园建设、福寿园建设等项目,全面升级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游客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特色民宿展风情,人间美味暖人心。打造一批独具风格的特色民宿、农家客栈,融入当地农耕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两当特色风情。提升改造“故道美食街”,两当特产云屏蜜酥、狼牙蜜,别具风味的两当热面皮等美食一应俱全,让游客在品尝美食中感受两当的独特魅力。
创新活动载体 掀起旅游热潮
畅游文旅盛宴,共筑团结纽带。围绕“红绿融合,同心筑梦”品牌,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每逢节假日,民族歌舞表演、传统体育赛事、民俗文化节等活动轮番上演。在民俗文化节上,各民族群众身着盛装,共同展示民族歌舞、传统技艺,游客也能参与其中,与当地群众一同载歌载舞、竞技游戏,在欢乐的氛围中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举办多样赛事,激发旅游活力。今年来两当县成功举办樱花周旅游文化系列活动、文旅推荐官选拔赛、福寿山珍美味大赛、山地挑战赛等等多项活动,既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游客的出行体验,又向广大游客们全方位展示两当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织密监管网络,护航文旅安澜。始终坚持强化文旅市场监督管理,扎实开展文旅联合执法检查,依法查处“不合理低价游”、强迫和变相强迫消费、违反旅游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力维护全县文化旅游市场平安稳定,给游客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出游环境。
如今,两当县已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未来,两当县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文旅融合的新模式新场景,让文化旅游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筑精神家园中发挥更大作用,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作者:陇南市两当县委统战部 袁晚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