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Young齐心”乡村科普实践团队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开展以“化学启蒙·科学进乡村”为主题的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深入中小学与幼儿园,搭建流动实验课堂,把实验台搬进村寨教室,让科学教育在苗乡真正“看得见、学得懂、动得了”。
2025年7月1日至7日,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Young齐心·走进松桃”乡村科普行动队,走进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此次实践聚焦乡村青少年科学教育资源薄弱、农村居民生活化学知识匮乏等现实问题,首次在当地探索构建“幼儿启蒙—中学拓展—村寨普及”的三级乡村科普课堂体系。志愿者们以接地气、强互动、重体验的小实验为抓手,把科学知识送进校园、村寨与家庭,为苗乡儿童点亮科学梦想,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青春动能。活动广受当地政府、学校、村委及家长、驻村干部的一致好评,镇宣传部门于7月9日对活动进行专题推送,社会反响热烈。
将实验台搬进普觉镇中学:打造乡村版“化学嘉年华”
在普觉镇中学,行动队将校园操场布置成“化学嘉年华”科普集市,设置“知识科普区”和“实验体验区”两个功能区。贵州大学青年志愿者们围绕紫甘蓝显色、过氧化氢杀菌、小苏打中和等生活化学现象,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资料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800余名学生认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图:普觉镇中学“知识科普区”,学生们认真翻阅《生活里的化学》宣传册,志愿者耐心讲解)
“实验体验区”尤其受学生欢迎。贵州大学青年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初中生完成泡腾火箭、自动吹气球、紫甘蓝“彩虹带”、火山爆发等趣味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基本化学原理,更讲解每种材料背后的安全使用知识。两晚“科学讲堂”更是座无虚席,团队展示了自主研发的空气净化装置、可降解膜、实验室电解设备等原创科技成果,吸引全校师生前来观摩提问。部分同学主动将实验过程、数据整理到“科学记录卡”中,课后还自发交流操作体验。
(图:贵州大学志愿者演示小苏打+醋吹气球实验,激发普觉镇中学学生浓厚兴趣,现场气氛活跃)
(图:贵州大学志愿者在普觉镇中学开展科学讲堂,展示探究复合膜的抗油污性能,讲解材料科学前沿知识)
普觉镇中学校长在总结时表示,实验器材安全便携、实验项目易于操作、课堂氛围活跃热烈,“为乡村学校创新实践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流动实验课堂进村寨:在田间广场播撒科学种子
7月5日至6日,贵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团队又将“流动实验课堂”带到姜家洞村、西门坎村平坝组、西门坎村委会等乡村,面向广大村民和儿童开展科普宣传与互动实验,累计参与人数超250人次,发放《生活里的化学》宣传册与定制“科学蒲扇”600余份。
(图:贵州大学志愿者在普觉镇姜家洞村向乡村儿童讲解科学实验,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
活动特别结合农村家庭常见化学安全问题设置主题,如“油锅起火怎么办”“水银温度计打碎如何处理”“洁厕灵与漂白剂能否混用”,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提问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化学知识背后的生活应用。紫甘蓝显色、CO₂吹气球、火焰掌、变色魔术等小实验现场教学与动手体验相结合,村里孩子在贵州大学青年志愿者指导下亲自参与实验,村民们围观讨论,频频提问如何用醋去农残、消毒水如何安全配比等实际问题。
“过去一提化学,大家只想到危险,现在原来可以用得上、学得懂,孩子们同样特别感兴趣。”村干部这样总结。
幼儿园专场:启发科学兴趣从娃娃抓起
在宇文艺术幼儿园,贵州大学青年志愿者专门设计面向学龄前儿童的“化学启蒙嘉年华”,采用绘本导入、亲子互动等趣味化方式,用颜色变化、气泡魔法、水变蓝等视觉效果强的小实验,带领孩子初步认识“科学就在身边”。不少幼儿在家长协助下动手完成自己的小实验,园内充满欢笑与掌声。
(图:贵州大学志愿者在宇文艺术幼儿园细心指导幼儿完成科学实验,帮助孩子们体验“第一堂化学课”的乐趣)
地方肯定与社会反响:乡村科普需求旺盛
普觉镇人民政府对志愿团队给予高度肯定,镇宣传干部表示“期待建立长期联动机制”,同时于7月9日在镇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推广,24小时阅读量突破500。
当地村委会干部、教师、家长纷纷表达感谢:“这样的活动第一次在村里开展,不仅学生喜欢,家长同样学到了实用知识。”贵州大学驻和平村第一书记徐平伟老师评价:“活动形式朴实却极具吸引力,专业所学终于真正落到乡村泥土里,科学火种将在这里长燃。”
打造乡村科普“三级闭环”,服务乡村振兴教育实践
据统计,团队7天内累计组织10余场活动,覆盖普觉镇1个行政村、1所中学、1所幼儿园,大路镇1个行政村。服务人次超过1000。贵州大学青年志愿者还在现场与地方学校、幼儿园、村委会达成初步共识,计划将实验箱、宣传册、指导手册等留存当地,同时在寒假期间回访。
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探索乡村可持续科学教育模式,继续通过“幼儿启蒙—中学拓展—村寨普及”三级闭环,推动科学教育走进更多乡村校园与田间地头,让科学的种子真正扎根苗乡,惠及更多乡村儿童与家庭。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在苗乡校园播撒下科学的种子,也展现了贵州大学青年学生服务社会、回馈家国的责任担当。团队将继续扎根专业优势,探索“教育+科普+服务”相结合的志愿路径,为推动乡村教育振兴与科学普及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