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舞狮溯文脉:河北传媒学院“文脉下乡行”实践团徐水三下乡

为了增强文化自信,助力徐水文旅发展,2025年7月6日,河北传媒学院“文脉下乡行”实践团奔赴保定市徐水区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文化传承领域通过对徐水舞狮的学习及宣传工作为徐水区文旅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TOP 01   

寻溯舞狮历史,感悟徐水文化

7月6日,实践团队进入徐水区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团队走进徐水博物馆,以馆藏非遗舞狮相关展品为切入点,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的参观学习活动,在文物与史料中追溯徐水舞狮的传承脉络,感受这项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讲解员的细致介绍下,团队成员了解到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那件民国时期的狮头,曾伴随传承人走过数十场乡村庙会;那组50年代初的演出照片,定格了徐水舞狮首次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惊艳亮相的时刻;而那套整理成册的口述史资料,则收录了老艺人们对“滚绣球”“叠罗汉”等经典套路的技艺解读。每一件展品都像一个鲜活的文化符号,串联起徐水舞狮从民间民俗到国家级非遗的发展历程。

走出博物馆,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观让大家对徐水舞狮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它既是节庆里的热闹风景,更是凝结着地域文化基因的艺术瑰宝。未来,希望能将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人,让这份藏在博物馆里的北狮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持久的光彩。

7月7日,实践团队集中前往徐水区北里村,对舞狮传承人商凯芳老师进行采访学习。商老师在采访中讲述徐水舞狮一脉相承,发展创新的经历,一一列举徐水舞狮与他国文化交流以及官方汇报、民间演出的文化传播成就,改变大众对舞狮非遗的认知偏见,强调徐水舞狮的技巧独特性,肯定官方及民间对狮舞传承、传播方面做出的努力。商老师说:“自己是传承中的一份子,并将继续担当文化传承责任,积极培养可塑之才”。同时商老师也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随后商老师带领实践团队在学徒训练场地演示经典北狮动作,赠予实践团队殷切寄语:“希望高校学子用自己的专业赋予舞狮创新传承”。

TOP 02

校园宣讲,种下文脉传承火种

7月8日,实践团队来到徐水区东白亭幼儿园开展文化实践课堂。文脉下乡行实践团采用PPT与手工实践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观看《雄狮少年》电影片段和AIGC创作的舞狮历史动画微视频,充分展示当地狮舞文化,引发孩子们思考,激发其创作力。实践团队员鼓励孩子们佩戴小型狮头来体验舞狮动作,绘制狮头面具等手工作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狮舞文化的种子。团队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带给东白亭小朋友一堂趣味横生的课程。

7月8日,实践团队前往东良村天骄幼儿园开展狮舞文化实践课堂。课堂期间,鼓励孩子们动手能力,绘制狮头面具,赠送舞狮文创产品,向孩子们介绍“舞狮是什么”,“舞狮从哪来”,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利用儿童心理,与孩子们沟通,快速拉近距离。在愉快的氛围里,使孩子们有所收获。

7月11日,实践团队前往徐水城区星宝幼儿园进行文化实践课堂。团队分为不同小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宣讲,使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文脉下乡行实践团成员饱含热情,孩子们积极配合,孩子们对舞狮有了初步了解,寓教于乐。该校老师对实践课堂充分肯定,并表示会做好传承中的一份子,担当时代责任。

TOP 03

乡村传韵,厚植狮舞文化

7月9日,实践团队前往徐水区敬上村村委会进行狮舞文化宣传。实践团队准备了精美舞狮文创产品,与敬上村村民进行有奖问答的互动。互动中,通过询问老人身体健康等,拉近与村民们的距离,在沟通中营造良好氛围,给实践团队带来鼓励。

7月10日,实践团队前往徐水区空城店村村委会进行狮舞文化宣传。此次宣传,鼓励村民携带孩子共同参与,经村委会广播宣传后,村民们踊跃参与,反响较好,推动了舞狮宣讲在村民间的传播,增加了村民以及孩子们对狮舞文化的了解。在问答中纠正和补充了村民们对舞狮认识的不足。

此次“文脉下乡行”三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不同专业学生的优势,激发青春潜力,传播狮舞文化,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力量,在孩子心里埋下文化传承的种子,增加孩子们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团队将个人能力付诸实践,对目标人群进行观察,利用多种方式在多所学校以及乡村进行宣讲普及狮舞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利用多元形式,在城乡多所学校以及乡村中系统性地开展狮舞文化宣讲活动,以专题讲座、互动体验、文化展演等多元形式,深入浅出地普及舞狮艺术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当代价值。同时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扩大文化影响力,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河北传媒学院苑泽亚团队)

上一篇:95岁老兵为孩子们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下一篇:政策宣讲照亮求学途——广师大数拓·筑星梦队赴潮州凤塘镇开展助学贷款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