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2025三下乡|畲乡医韵承忠魂,厦医筑梦续荣光 ——厦门医学院实践队聆听畲族英雄蓝阿嫩抗战事迹

 

7月9日的福安,夜雨敲打着雲泰假日酒店的窗棂,如同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伴奏。厦门医学院“畲乡医韵健康行,厦医筑梦民族亲”实践队的队员们围坐桌前,指尖在笔记本上轻轻悬停——当天上午,他们本已整装待发,计划前往宁德市柘荣县富溪镇东溪村,探访畲族英雄蓝阿嫩的故居,却得知故居正处修缮中,其子女也常年在外。这份小小的遗憾,在夜幕降临时化作更殷切的期待——经村委牵线,队员们终于拨通了蓝阿嫩之子蓝海柯的电话。

“父亲总说,畲族人的血管里流着山溪的韧劲。”电话那头,蓝海柯的声音带着闽东口音的温润,将一段经党史部门考证的史实缓缓铺展。13岁那年,蓝阿嫩攥着畲族少年赖以生存的柴刀,加入了闽东红军独立师。这位从茶山走出的畲族青年,在战火中淬炼成钢:1939年,他随江南抗日义勇军潜入上海虹桥机场,带领五连战士以畲民特有的机敏与果敢,烧毁日军敌机四架,成为载入战史的经典战例;在新四军20军58师172团服役期间,他带教新兵杨根思时留下的“多想胜利,少想牺牲”的实战箴言,至今仍在部队中流传。

最让队员们动容的,是这位战斗英雄藏在硝烟后的“书卷气”。据《学习模范蓝阿嫩》记载,他行军背包里永远装着两样东西:一是磨得发亮的步枪零件,二是用畲族蜡染布包裹的识字课本。“他说打胜仗不光靠枪杆子,还得靠笔杆子。”蓝海柯的话,让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们忽然想起在香樟苑义诊时,老人们用畲语念叨的“药草连心”——原来,医者仁心与民族大义,早在战火中便已根系相连。

谈及父亲与“闽东九壮士”的渊源,蓝海柯特意澄清:“九壮士跳崖的百丈岩战斗,父亲当时在另一战场掩护主力,虽未亲历,但他常说那些战友是‘畲山的脊梁’。”这种对历史的严谨态度,让队员们深受触动。麻醉学专业的同学(畲族)轻叹:“我们畲族有句古训,‘真金不怕火炼,真史不怕考证’,蓝阿嫩前辈用一生践行了这点。”

当话题转向1984年陈挺将军寻访蓝阿嫩故居的往事,电话那头的声音泛起哽咽:“陈老将军说,当年虹桥机场的火光照亮了半个夜空,可阿嫩兄的名字却差点被岁月淹没。”这句感慨让丰文老师想起自己从军行医的经历:“英雄或许会暂时无名,但他们的精神就像畲乡的草药,看似朴素,却能滋养一代又一代人。”

雨停时,队员们在笔记本上写下:蓝阿嫩的故事里,藏着畲族儿女的三重境界——如茶山翠竹般坚韧不拔,如凤凰衔火般勇毅果敢,如畲药回甘般默默奉献。实践队的同学望着窗外渐亮的天光说:“他在战火中把学习当武器,我们在实验室里钻研病理,都是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人。”

挂电话前,蓝海柯表示对于实践队挖掘蓝阿嫩同志的事迹十分支持、感动勉励同学红色江山不容易,声音里有山风的清冽,更有信念的厚重。实践队计划联系当地党史办,参与蓝阿嫩事迹的整理工作。正如队员们在日志中所写:“未及探访的故居终会修缮完工,但英雄的精神早已在我们心中奠基——从畲乡医韵到白衣执甲,变的是守护的方式,不变的是对这片土地的赤诚。”


图为傅丰文老师与蓝海柯先生通话詹慧供图

供稿人:邹慧燕、李怡静、许瑛琪、陈浚鑫、钟雨岑、林烨鑫、李寒煊、黄晨菲、柯琳欣、詹慧、阮诗涵、蒋裕冰、彭宇悦、黄思媛

上一篇:“畲乡医韵健康行,厦医筑梦民族亲”实践队赴闽东福安红色寻访
下一篇: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学子“三下乡”:正定探非遗 全形拓里悟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