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1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青衿访古艺·素履传非遗”实践团:青春匠心传非遗薪火步履铿锵绘周至新篇

为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激活非遗活态传承新动能,2025年7月4日至15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青衿访古艺·素履传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陕西省周至县,开展了一场以“触摸匠心技艺、感悟文化底蕴、播撒传承火种”为主题的深度实践。队员们以青春脚步丈量文化沃土,用赤诚匠心对话千年技艺,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汲取传承力量。

指尖方寸见匠心 古艺新颜焕生机

实践团将课堂设在鲜活的非遗工坊。在周至剪纸传习所,省级传承人李霞手中的剪刀飞舞,流畅线条勾勒出质朴灵动的生肖形象。队员们不仅沉浸式学习“单色与染色并行”的独特技艺,更深刻感悟其创新实践——剪纸元素融入现代服饰惊艳国际舞台,《关帝诗竹》远播海外斩获殊荣,持续走进高校培育青春力量。走进楼观哑柏刺绣养生技艺传承所,传承人刘彩霞的创新之作令人耳目一新,队员们亲手触摸精密针脚,理解传统技艺如何巧妙嫁接养生理念,在“非遗+”的探索中焕发蓬勃生命力。

街巷童声传薪火 方寸纸间载乡愁

实践团将传承的种子播撒在烟火人间。在八云塔广场,队员们将所学化为行动,设立非遗摊位,向过往行人特别是孩子们赠送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鲜艳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吸引着童真的目光,队长生动讲述着剪纸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寓意——那些承载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的方寸纸片,是流淌的民俗血脉。孩子们手捧剪纸绽放的笑脸,正是非遗扎根未来沃土的最美注脚。文化馆内,集贤鼓乐穿越时空的唐宋遗音震撼心灵;财神庙中,古朴建筑与明代碑刻诉说着民间信仰的深厚积淀。

绿水青山蕴文脉 守护根魂向未来

实践团在探寻中领悟生态与文化的共生共荣。走进秦岭四宝科学公园,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珍稀生灵悠然栖息。此行不仅聚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更深刻认识到秦岭这方绿水青山,正是周至民俗风情与非遗技艺孕育滋长的丰沃土壤。守护生态家园,就是守护文化传承生生不息的根脉所在。

从李霞老师剪刀下的灵动世界,到刘彩霞老师针尖上的智慧创新;从八云塔广场的童声笑语,到集贤鼓乐的千年回响;从财神庙的古朴厚重,到秦岭四宝的自然馈赠,“青衿访古艺·素履传非遗”实践团通过深度对话、亲身体验、创新传播,全方位解码了周至大地“匠心坚守、守正创新、扎根乡土、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这堂行走的“非遗传承课”,不仅深化了队员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更坚定了守护文化根脉的青春担当。队员们一致表示,必将把此行汲取的匠心精神与文化滋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学习成长与未来事业,让青春在传承非遗瑰宝、守护绿水青山、谱写文化新篇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璀璨光芒!(作者:张思涵)

 

 

上一篇:山东中医药大学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传承红色精神,践行青年担当
下一篇:湖洋记忆——潘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