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北山林场:从“砍树”到“看树”
朝阳初上,董多杰便已收拾整齐,带着保温饭盒和水瓶,和同伴走进山林,开始了一天的森林巡护工作。 今年55岁的董多杰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的一名管护员。曾经,他是一名拿着斧头、背着锯子、靠伐木为生的砍树人。 2019年,听闻互助县北山林场招聘社会管护员,与木头打了30多年交道的董多杰穿上管护员工作服,从一名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 林子还是这片林子,干的活大不一样了。过去,我用锯和斧头砍树。
作者:李宁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9浙江嘉兴: 美了一条线 富了一乡人
近些年来,浙江嘉兴市扎实推进百县争创、千乡晋位、万村过硬工程,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以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线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全域党建联盟引领乡村组团式发展新路。 目前,全市已形成精神传承使命永恒等7大精品线,分别串联起43个村,总长199公里,成为嘉兴守好红色根脉、打造党建高地的一张金名片。 挂帅攻坚 全域布局 从2020年开始,嘉兴市将美丽乡村与农村党建深度融合列入市领导领办党建项目,连续两年由
编辑:中国组织人事报日期:2021-06-29湖南常宁:致富“黄花”分外香
6月25日,在常宁市洋泉镇西南村,村民在晾晒黄花菜(无人机照片)。 6月25日,在常宁市洋泉镇西南村,村民在采摘黄花菜。 6月25日,在常宁市洋泉镇西南村,村民在挑运黄花菜(无人机照片)。 6月25日,在常宁市洋泉镇西南村,村民用手机直播采摘。 近日,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洋泉镇西南村黄花菜进入采收旺季,村民抢抓农时采摘、加工黄花菜,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往全国各地。 常宁市种植黄花菜历史悠久。近
作者:周秀鱼春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8湖南浏阳:夏日农事忙
6月26日,湖南浏阳龙伏镇新开村村民驾驶插秧机在田间插秧。 6月26日,湖南浏阳龙伏镇新开村村民驾驶插秧机在田间插秧(无人机照片)。 6月26日,湖南浏阳龙伏镇新开村村民在田间除草。 6月26日,湖南浏阳龙伏镇新开村村民在田间打药。 近日,湖南省浏阳市天气晴好,当地农民抢抓农时进行田间作业。
作者:陈思汗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8“90后”麦客:持北斗导航麦田“淘金”
6月19日,麦客阿地力沙拉木指挥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 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在麦田间操作北斗导航控制器(6月19日摄)。 6月19日,空中俯瞰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工作的新疆库车市齐满镇的麦收现场(无人机照片)。 在新疆库车市的麦田里,麦客阿地力沙拉木的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小麦(6月19日摄)。 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在麦田间查看小麦长势(6月19日摄)。 麦客阿地力沙拉木(右二)在麦田里与麦农闲聊(6月1
作者:高晗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8浙江奉化:水蜜桃开摘上市
6月27日,尚田街道德馨园水蜜桃基地的果农在采摘水蜜桃。 6月27日,奉化水蜜桃果农在分拣水蜜桃时使用手持式糖度计测量。 6月27日,在尚田街道德馨园水蜜桃基地,销售人员通过直播带货推介奉化水蜜桃。 近日,中国水蜜桃之乡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水蜜桃陆续开摘上市。奉化水蜜桃栽培历史悠久,水蜜桃产业已形成了早、中、晚熟相配套的30个主要栽培品种体系,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作者:黄宗治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8浙江慈溪:推进高效集约现代农业发展
6月23日,工作人员在慈溪市玉兰果蔬农场的现代化育秧大棚内查看秧苗的长势。该农场育秧大棚和果蔬大棚装配有检测中心和监控中心,安装了数据无线传输终端和多种传感器,实时检测光照度、二氧化碳、土壤成分等信息。 6月23日,工作人员在慈溪市玉兰果蔬农场的现代化育秧大棚内查看秧苗的长势。该农场育秧大棚和果蔬大棚装配有检测中心和监控中心,安装了数据无线传输终端和多种传感器,实时检测光照度、二氧化碳、土壤成分
作者:徐昱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5内蒙古塔布赛村:红色村落谱写振兴新篇
6月20日,游客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参观乌兰夫故居。 当下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土默川平原微风习习、绿草如茵。这几天,坐落于平原腹地的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塔布赛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庙会,唱戏声、孩子玩耍声、村民笑声不绝于耳。 穿过喧嚣的街道,村中几栋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灰白色建筑引人注目。 这就是乌兰夫故居,是他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9年,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从
作者:侯维轶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5航拍井冈山神山村:旧房换新颜 山区变景区
江西井冈山神山村村民房屋旧貌换新颜。 神山村镶嵌在绿山之中。 航拍镜头下的神山村。 神山村的游客络绎不绝。 6月23日,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游客络绎不绝,村民自办的农家乐里人们享受着特色美食,农户家门口的农产品摊点前更是围满了人群近年来,这个地处深山的乡村修通了道路,旧房换上了新颜,通过发展各类产业,这里的村民日子越过越富裕。 神山村有神山组和周山组两个村民小组,近几年,神山村成立了
作者:时雨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06-25广西鹿寨:灵芝喜获丰收 助力瑶乡振兴
邓才兵(左二)与瑶族群众采摘灵芝。 瑶妹将灵芝倒进大筐里 盛开的灵芝。 乡镇的领导和专家来查看灵芝生长的情况。 近日,在广西鹿寨县拉沟乡大坪村从报屯村民邓才兵的灵芝地,只见一棵棵高大笔直的杉树下,一朵朵赤红的灵芝有序铺开,像一把把小雨伞立在地上,几位瑶族群众拿着竹篓,正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灵芝。 目前,拉沟乡的灵芝生长面积约200亩,晒干的人工栽培灵芝市场价为每斤120元至180元,晒干的野生灵
作者:张芳 龙金伟 胡秀编辑:人民网日期:2021-06-25农旅融合助力振兴 乡村旅游热旱塬
这是6月22日拍摄的旱塬上的宁夏同心县圣峰休闲生态观光园(无人机照片)。 这是宁夏同心县圣峰休闲生态观光园内的养鸡棚舍(6月22日摄)。 6月22日,在宁夏同心县圣峰休闲生态观光园生态鸡养殖区内,珍珠鸡在林间觅食。 6月22日,游客在宁夏同心县圣峰休闲生态观光园玫瑰观光区游玩。 6月22日,游客在宁夏同心县圣峰休闲生态观光园玫瑰观光区游玩。 近年来,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石狮开发区充分发挥辖区1
作者:杨植森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4福建建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 在这里“建”美好
一颗梨子,卖向全国各地;一粒莲子,变出百种产品;一粒种子,成就了中国稻种第一县。近年来,建宁县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大力保护生态,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如今的建宁,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6月22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福建站采访团来到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 建宁是中国黄花梨之乡,福建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此,地理位置优越。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
作者:瞿凯侠编辑:未来网日期:2021-06-24我国夏粮再获丰收
6月22日,联合收割机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长凝镇方泡村田间收割小麦。 5月27日,在河南省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处麦田里,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 5月27日,在河南省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处麦田里,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 5月27日,在河南省宝丰县龙王沟乡村振兴示范区的一处麦田里,农机手操作收割机将收获的小麦装车(无人机照片)。 6月13
作者:李嘉南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4“90后”女大学生“慧”种地
6月22日,张宸在调试无人驾驶精播与精准变量施肥一体机。 6月22日,张宸在家庭农场麦田查看小麦的籽粒饱满程度。 6月22日,张宸在家庭农场查看无人驾驶播种机播种效果。 6月22日,张宸在家庭农场晾晒场查看小麦的干湿度。 6月22日,张宸在利用直播平台推介杂粮产品。 河北省沧县青年张宸今年29岁,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 2018年,张宸建起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并在河北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
作者:苑立伟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3安徽全椒:立体种养新模式 金蝉芦笋双丰收
晚霞映衬下的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村金蝉芦笋种养基地(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6月22日,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村村民在采收芦笋。 6月21日拍摄的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村村民刚刚采收的金蝉。 6月21日在全椒县六镇镇大张村拍摄的刚从壳中蜕出来的蝉。 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六镇镇新悦城家庭农场立体化种养的芦笋和金蝉迎来收获期,工人们加紧采收供应市场。 2018年,安徽省全椒县六镇镇因地制宜,引进
作者:沈果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3河北井陉:陶瓷古村打造特色文旅经济
这是6月22日拍摄的石家庄市井陉县南横口村(无人机照片)。 6月22日,石家庄市井陉县南横口村陶瓷艺人在进行陶瓷创作。 6月22日,石家庄市井陉县南横口村陶瓷销售中心销售人员在整理陶瓷商品。 6月22日,游客在石家庄市井陉县南横口村游览。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横口村依托井陉古瓷窑的资源优势,本着先保护后开发、修旧如旧、体现特色的原则,对村内明清古建筑群进行修缮,打造陶瓷文化古村落和
作者:骆学峰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3福建屏南:美丽乡村释放生态“天性” 激活一方山水资源
福建宁德市屏南县是革命老区县,福建26个重点苏区县之一,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被誉为红旗不倒县。位于该县东南部的代溪镇,仍保留有中共宁屏古县委旧址、林前红军洞、闽东山头独立游击队活动地遗址等,红色文化浓郁。 走进屏南县代溪镇长宦村,清澈河流淙淙流淌,整洁村道串起田野与农房,一幅多彩的画卷挂在民居整洁的墙面上,绘制着各式各样的彩画,或描绘山水自然风光,或描绘农家田园生活,在蓝天的映照下,
作者:甘叶斌 张凯霞编辑:中新网日期:2021-06-22福建德化:传承红色精神 乡村振兴“加速度”
这里不仅是陶瓷之都,还是中国革命的红色老区,在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奋勇向前的精神激励下,德化正在绘就一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6月20日,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福建站)采访团来到泉州市德化县,近距离了解这片红色土地上加速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闽中屋脊的红色传承 车辆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盘旋而上,穿过一道道绿色的风景,拐过一个山隘口,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德化水口坂里陈列
作者:李文亮编辑:央视网日期:2021-06-22袁隆平之子谈接棒父亲:耐盐碱稻亩产超千斤不是终点
袁隆平院士一生都在努力接近的梦想有了继承人。 据《内蒙古日报》微信公众号6月20日报道,6月18日,袁隆平之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接力父亲梦想,来到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发布了袁梦计划二期:将在十四五期间在兴安盟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水稻20万亩,帮助当地水稻种植户实现收入翻番。 距离袁隆平院士逝世将近一个月,袁定阳子承父业,完成父亲未竟的梦想。此事经媒体报道,引发了网友们的
作者:杨喆 岳怀让编辑:澎湃新闻日期:2021-06-22河北遵化:发展板栗林下经济助增收
6月19日,河北省遵化市苏家洼镇二道岭村农民在栗树园劳作。 6月19日,河北省遵化市苏家洼镇二道岭村农民在管护栗树园内间作种植的药材。 6月19日,河北省遵化市西下营满族乡西下营西沟村农民在栗树园展示采摘的栗蘑。 6月19日拍摄的河北省遵化市西下营满族乡西下营西沟村的栗树园(无人机照片)。 时下,正值河北省遵化市30多万亩板栗树的盛花期,农民在板栗林下抓紧开展间作药材、秋粮作物锄草和栗蘑管护等
作者:杨世尧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1-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