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区妇女传承创新藏绣编织致富梦
1月24日,绣娘石玉秀制作藏绣作品《格萨尔王》。 平滑的线条、细腻的针脚、传统的绣法、新颖的设计绣坊内,绣娘们聚精会神穿针引线,拉毛叶忠仔细检查绣娘们的作品,用藏绣技艺讲述格萨尔王的故事是一次创新。 1月24日,绣娘石玉秀在制作藏绣作品《格萨尔王》。新华社记者赵玉和 摄 这个人物的面部表情非常逼真,我们在一次次探索尝试中按照面部肌肉轮廓绣出层次,才做出这个效果。36岁的拉毛叶忠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
作者:央秀达珍、赵玉和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8山东平邑:金银花开生金银
小小金银花,可食药两用。偏爱生长在干旱、耐寒的山地中的特质,造福了沂蒙山区的百姓。在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临沂平邑县,当地开展金银花少量种植已有900余年历史,大面积广泛种植已有200余年历史。 把地刨出来种金银花,这是记者在平邑县听到的一句方言。金银花,花如其名,它正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培育+协作道地药材造出更多金银 在号称中国金银花之乡的平邑县,金银花是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 金银花原名
作者:杨文编辑:经济参考报日期:2022-01-27河北沧州:上岸渔民幸福生活迎春节
1月25日,沧州渤海新区惠民小区,上岸渔民展示书写的春联。 1月25日,沧州渤海新区惠民小区,老渔民张月贞展示她蒸的鱼形面花。 1月25日,沧州渤海新区惠民小区,脱离渔业生产的韩存存在自己创办的快递服务点工作。 春节临近,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万余上岸渔民在宽敞舒适的楼房里写春联、蒸面花迎接即将到来的虎年新春。近几年,近海渔业资源出现短缺,沧州渤海新区致力于渔民的转型,投资进行棚改改善渔民住房,持续
作者:傅新春 摄编辑:新华网日期:2022-01-27广西钦州:金花绽放喜富民
金花茶绽放。敖帅昌摄 每年隆冬时节,随着一树树明黄色的金花茶次第绽放,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大直镇英雄村委屯坪金花茶种植基地也迎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 工人采摘金花茶。张晓冬摄 清晨,基地聘请的群众穿上工衣,提着竹篓,钻进茂密低矮的茶树林,采撷一朵朵带着露珠的金花,分拣后进行低温脱水,再打包好放至零下20℃的冷库存放。 工人采摘金花茶。张晓冬摄 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茶族皇后的金花茶,是十万大山一带
作者:敖帅昌、张晓冬、陆敏编辑:人民网-广西频道日期:2022-01-27新春走基层|共享农庄激活乡村产业
充电宝可以共享,单车可以共享,按摩椅可以共享,农庄也能共享? 近几年,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挖掘自身优势,探索了共享农庄等新发展模式,激活了乡村的一池春水,带来了振兴的旺盛动能。 走进张河村,一排排三层红砖小楼依序排列,曲街巷陌在夕阳下延伸,三两行人悄声低语,悠闲的步履中尽显惬意。 张河村地理位置优越,成新蒲快速路从村口经过,快速路对面是四川农博会永久举办地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站在村口的农
作者:刘 畅编辑:经济日报日期:2022-01-26大连刘家村:新鲜!东北长出了南方水果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但在大连市旅顺口区长城街道刘家村的温室大棚里,却是一番绿意盎然的景象,沉甸甸的木瓜挂满枝头,饱满的火龙果鲜红夺目,绿皮的甘蔗长势喜人,俨然一幅南国风光。 水果种植户王艳华一边修剪果树,一边观察水果的长势,经过18年的反复试验和品种改良,约30种南方水果在大连落地生根,开始推广种植。 2003年王艳华到南方旅游时偶然尝到了当地盛产的火龙果,味道香甜可口,比她在东北老家吃的火龙果味
作者:郭翔、张博群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6兰州新区鲜切玫瑰俏销海内外
1月24日,在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产业基地,工人在花卉智能分拣线作业。 今年年初,产自甘肃省兰州新区的鲜切玫瑰相继出口日本、韩国,这是继去年自产鲜切玫瑰出口新加坡后,兰州新区鲜切玫瑰再次成功拓展国际市场。近年来,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引进国外先进的温室设施与技术,打造智能温室车间,发展鲜花经济,建成兰州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花卉产业基地。截至目前,该基地累计引进花卉种类100多种,日产玫瑰
作者:范培珅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5吉林西部正在打造“冬捕经济带”
图为2021年12月26日拍摄的查干湖冬捕现场。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数九寒天凛风动,冰湖腾鱼迎客来。 吉林西部的松原与白城,地处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隆冬时节多风少雪,最低气温经常数日维持在零下20℃开外。这样的气候条件,看似冬季文旅集客效应的冷制约,实为当地擦亮冬捕招牌的热驱动。近年来,为睹冬捕奇观、品东北大鱼,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惜冒着天寒地冻蜂拥至此。 松原查干湖、镇赉哈尔淖、大安嫩江湾
作者:王昊飞 徐子恒编辑:经济参考报日期:2022-01-25云南石屏做好“小豆腐”的“大文章”
1月13日,石屏县一家豆腐生产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分装豆腐。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有着悠久的豆腐制作历史。近年来,石屏县通过加快豆腐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豆制品产业集群等,进一步擦亮石屏豆腐名片。目前全县豆腐产业可年产豆腐及系列产品32万吨,实现产值40.5亿元,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2-01-25【新春走基层】共享农庄激活乡村产业
充电宝可以共享,单车可以共享,按摩椅可以共享,农庄也能共享? 近几年,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挖掘自身优势,探索了共享农庄等新发展模式,激活了乡村的一池春水,带来了振兴的旺盛动能。 走进张河村,一排排三层红砖小楼依序排列,曲街巷陌在夕阳下延伸,三两行人悄声低语,悠闲的步履中尽显惬意。 张河村地理位置优越,成新蒲快速路从村口经过,快速路对面是四川农博会永久举办地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站在村口的农
作者:刘 畅编辑:经济日报日期:2022-01-25[新春走基层]“鲜花经济”助农增收
1月22日,花农在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龙兴社区的鲜花基地搬运康乃馨。 1月22日,花农在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龙兴社区的鲜花基地搬运康乃馨。 1月22日,花农在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龙兴社区的鲜花基地采摘康乃馨。 春节临近,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龙华街道龙兴社区的500余亩大棚鲜花进入采摘期,花农正忙着采摘、打包、运送,供应节日市场。近年来,沾益区龙华街道结合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发展大棚
作者:杨俊鹏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4[新春走基层]大槐树下感受“温暖的味道”
后石沟村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街道辖区的一个小村庄,三面环山,一面向水,风景秀丽。村口标志性的大槐树格外醒目,沿着槐树旁的小坡路向上走,不少游客在淘宝店、谷仓等地方驻足留影。 后石沟成为游客打卡地,源于电视剧《温暖的味道》。作为一部乡村振兴题材的电视剧,《温暖的味道》讲述了第一书记孙光明深入基层、发展生态新农村的故事。 对于后石沟村来说,能被《温暖的味道》剧组选为主拍摄地,并非天上掉馅饼。 我们村是
作者:刘 成编辑: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日期:2022-01-24[新春走基层]|走上振兴路 乡村日子甜
编者的话 特色大棚里果蔬丰收,带动了致富,也振奋了精神;旧房改造兜底保障,屋里敞亮,农户心里更敞亮;直播带农货生意红火,增加了收入,也吸引了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各展所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即将来临,回望过去的一年,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特色产业越做越大,就业机会越来越多。如今,乡村的硬件和软件同步升级,环境美生活美二者兼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正稳步推
编辑:人民网-人民日报日期:2022-01-24河北新河:发展特色种植 助力乡村振兴
1月18日,游客在河北省新河县西郑家庄村花卉种植基地选购鲜花。 1月18日,游客在河北省新河县西郑家庄村花卉种植基地选购鲜花。 1月20日,河北省新河县五里铺村一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在查看火龙果长势。 近年来,河北省新河县创新基层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政策引导和帮扶资金扶持,发展花卉、火龙果等特色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王晓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1内蒙古巴彦淖尔:冬日大棚农事忙
1月20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农户在火龙果种植大棚内剪枝。 1月20日,农户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草莓种植大棚内采摘草莓。 1月20日,农户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油桃种植大棚内进行人工授粉。 1月20日,农户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黄瓜种植大棚内劳作。 冬日时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的温室大棚里,农户们忙着进行冬季农作物管理。据了解,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大力发展设施农
作者:贝赫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1重庆“橘镇”新立镇:一颗柑橘的“裂变”
一月三日,在重庆市忠县新立镇双柏村,种植大户陈世琼(左一)和在果园内务工的村民一起搬运柑橘。新华社记者黄伟摄 原子核裂变能释放巨大能量,那么一颗柑橘能裂变出什么? 陈世琼所在的重庆忠县新立镇双柏村,祖祖辈辈种柑橘,但早些年前一斤柑橘最高只卖4角钱,橘农年年亏本,身为村主任的陈世琼,急得不知哭了多少回。 如今,陈世琼早已成为种植1400亩柑橘的大户。她淘汰过气的老果树,改种爱媛、沃柑、砂糖橘等新品种
编辑:新华每日电讯日期:2022-01-21山东荣成:中国海带之乡冬日“播种忙”
冬季,是海带的播种季,每年到这个时候,山东荣成海面上也再次奏响撼海牧歌,冬日的寒意阻挡不了海带播种人的热情,海带养殖区域一片繁忙景象。养殖工人起早贪黑,加紧夹苗,大大小小的船只穿梭于海面之上,运送海带苗,播撒着来年丰收的希望。 中国海带之乡荣成冬日播种忙。 李信君摄 海带,是荣成的传统产业,也是特色产业。依托显著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20世纪60年代,勤劳智慧的荣成人开始探索人工养殖海带模
作者:宋翠 李信君编辑:人民网-山东频道日期:2022-01-21【新春走基层】“千年药乡”岷县当归产业焕发新机
1月19日,在岷县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工人晾晒当归(无人机照片)。 1月19日,在岷县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工人晾晒当归切片。 1月19日,在岷县一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工人加工当归切片 位于甘肃省南部的定西市岷县,海拔高、气候阴凉,是西北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尤其以岷县当归驰名中外,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岷县种植当归历史悠久,为我国当归主产区,全县当归种植面积30万亩。近年来,当地从品牌建设、技术突破、产
作者:范培珅 摄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0【新春走基层】舌尖上的年味:实拍农村晾晒腊味场景壮观
【简介】腊味是春节团圆佳肴中一道必不可缺的美食。随着春节临近,在广州市北部山区吕田镇,不少村民会于自家房前屋后生晒腊味,腊肉、腊肠、腊鸭......飘香的腊味成为乡村里一道充斥着年味气息的风景线。 腊味是春节团圆佳肴中一道必不可缺的美食。新华网发(罗素玲 摄) 随着春节临近,在广州市北部山区吕田镇,不少村民会于自家房前屋后生晒腊味。新华网发(胡东和 摄) 飘香的腊味,似乎让人嗅到了新年的气息
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0【新春走基层】翻过“贫困山” 走进“幸福年”——年货大集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里,年味渐浓。 从东北到西南,从三湘到塞外,乡村的年货大集上,人群熙攘,买卖兴隆。春节前,新华社记者走访多地年货大集,从这浓郁的人间烟火中,感受人们对新生活的新期盼,领略年货大集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脱贫户变采购员:富起来了,过个肥年! 1月15日上午9点多,辽宁营口的红旗大集上人声鼎沸。 1月15日,在辽宁省营口市红旗大集,村民在集市上采购年货。新华社记者 赵泳 摄 红灯笼、
作者:曹智、孙仁斌、何晨阳编辑:新华社日期:2022-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