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三乡镇位于中山市南部,东南与珠海市交界,北接五桂山。中山市三乡镇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丰富,素有“上有罗三妹,下有冷热泉”的美誉,除此之外还有极具三乡特色的三乡木偶戏,郑观应故居,岐澳古街,有孔虫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近日,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广东财经大学香韵匠兴实践团来到三乡镇重点村庄之一的雍陌村,重走来时路,继承郑观应先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打造“一村一品”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三乡镇雍陌村“百千万工程”建设愈发蓬勃发展。
古韵新生,艺承乡梦
细雨蒙蒙胧,天色将将青,广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香韵匠兴实践团踏着古朴潮湿的石板路,走进了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
团队成员首先前往芷萝研艺坊进行参观学习,体验扎染手工艺与雍陌村元素的“梦幻联动”,聆听返乡青年竹子老师的创业故事。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芷萝研艺坊竹子老师交流学习林筱欣摄)
在与扎染手艺人竹子老师的对话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返乡创业,投入雍陌村乡村建设的大舞台。正如她在采访提到的,“希望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把在外面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带回雍陌村,成为我们的邻居,不仅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出去,也能带动乡村的建设,活化乡村的经济。”
古贤启智,青春筑梦
第二天,实践团在当地村委会的带领下,跟随讲解员郑紫琼的脚步,近距离参观雍陌村,走进这座具有1500年历史的古村,重走郑观应来时路,聆听《盛世危言》如破晓春雷般的回声。
(图为实践团参观郑观应故居杜美萱摄)
郑观应故居由“雍陌郑氏,从买办到洋务实业家,救时救国,盛世危言,经世主张,交游结纳,流芳百世”七个展室组成,如今已发展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践团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沿着展厅一一驻足,在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风貌的青砖雕木的平房里,实践团重走郑观应先生智慧与远见的一生,脑海中逐渐理解了《盛世危言》面世时“洛阳纸贵”的盛景。
品味特色,描绘蓝图
随后,团队成员们品尝了传统点心——冬瓜酥,细腻的口感与独特的风味,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雍陌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匠心独运。紧接着,他们又踏入了风景如画的中山温泉景区,置身于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和谐画卷中,聆听了那激励人心的“不走回头路”世纪强音故事,感受到了那份坚定信念与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图为雍陌村名点冬瓜酥杜美萱摄)
(图为实践团场三乡镇旅游服务中心林筱欣摄)
在三乡镇旅游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热情的介绍中,实践团不仅获得了关于乡村发展、文化传承的宝贵见解,更被那份对家乡的热爱与建设家乡的热情所深深感染。他们不仅分享了雍陌村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规划,还殷切寄语实践团,鼓励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用青春的激情和创新的思维,为雍陌村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雍陌文创,智启新章
为推广雍陌村文化,实践团结合线上线下调研。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雍陌村书记阮钢辉,进一步了解雍陌村目前发展遇到的难点、痛点,以及未来发展目标。阮书记强调:“要用做完善、做丰富、做精彩的理念发展雍陌村文化产业”。通过与阮书记的交流,成员深刻感受到雍陌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懈的发展追求。与阮书记的采访不仅为雍陌村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更为实践团的文创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实践团将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雍陌村的文化内涵,融合现代创意,用数字化手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66%的受访者认为保护乡村文脉和传统建筑元素是文创关键,56.52%的受访者认为历史符号尤能彰显雍陌特色。因此,实践团聚焦传统建筑与历史名人文化,深挖特色文创IP,继续探索文化兴城,数字兴城的产业发展道路。
(图为实践团为雍陌村设计伴手礼杜美萱摄)
(图为实践团合影留念杜美萱摄)